圖書出版前必須通過相關人員的認真校對才可以通過審核,最終出版。那么,圖書出版前,對稿件校對都有哪些基本操作工序?今天我們來一起了解下。校對由初校、二校、三校、通讀、眷樣、核紅、文字技術整理和對片等基本操作工序組成,其中某些工序需依次進行,某些工序可穿插進行。
(一)需依次進行的校對工序
1.初校
初校也稱“一?!?,是對排版單位初次出版單位的校樣進行的第一次校對。初校的主要任務是校異同,達到規定的質量標準,同時兼顧校是非。校對者必須依據原稿核對校樣,訂正排版時產生的文字、符號、圖表、公式等方面的差錯和版式錯誤。
2.二校
二校是指對一書稿對進行第二校對,即對原稿核 對校樣、訂正差錯,消滅一??赡苓z留的差錯。第二節校對的方法、工序與制度校改動較大,在初校之后的初校樣上繼續進行二校已難以保證? 校對質量,可在初校后即改版并輸出二校樣進行二校。對新輸? 出的二校樣,二校者先要核紅,再依據原稿對二校樣進行。
3.三校
三校是指對一種書刊校樣的第三次校對。三校應消滅初校、二??赡苓z留的差錯,三校者面對的校樣一般是由初校樣改版后新輸出的二校樣,這時,三校者應先根據初校樣進行核紅,然后依據原稿對二校樣進行校對。 如果二校是在二校樣上進行的,一般會在二校樣上繼續進行三校,即進行二、三校連校。
4.通讀
通讀是指脫離原稿審讀校樣。通讀的主要任務是校是非,兼顧校異同。通讀者面對的一般是已經三校過的二校樣;有時二校樣改動很多,要先改版,通讀者面對的就是新輸出的三校樣。 如果是二校樣,通讀者可以直接開始通讀,在通讀過程中注意核實前面校次的改動之處。?
如果是三校樣,通讀者要先核紅,然后再開始通讀,通讀中重點檢查校樣中的政治性、思想性、科學性、知識、語言文字、邏輯等方面的差錯。通讀發現疑問時,應根據需要仔細核對原稿。?
5.對片
對片是指將排版單位輸出的膠片與付印清樣核對。
(二)可穿插進行的校對工序
1.核紅
核紅又稱“核對”,是指檢查、核對前次或前幾次)校用上色筆批改之處在后次校樣上是否已經改正,并校正其漏改或錯改之處的工作。編輯和校對人員對校樣的改動會使用幾種不同的色筆,而紅筆是其中經常使用的,所以這項工序被稱作核紅。核紅時用鉛筆標明前次校樣的改動之處,便于后續校對時判斷與原稿不同之處是否屬于經責任編輯付印清核定的原稿修改。
2.謄樣?
謄樣又稱“過紅”或“并樣”,一般由責任編輯承擔的,為了讓作者和編輯進一步把關,除校對人員使用的一份校樣外,一般還有相同的一份或兩份校樣交編輯、作者審讀。在該校次即將結束前,一般是把副樣(作者和編輯看的校樣)上所作的改動謄抄到正樣(校對者看的校樣)上。
謄樣時對副樣改動部分不能簡單地謄抄,還要判斷改動是否合理。
3.文字技術整理
文字技術整理簡稱“技術整理”或“整理”,是指從體例序,有格式方面檢查和整理書刊全部校樣的工作。文字技術整理工作由責任校對承擔。
以上就是圖書出版前,對稿件的校對需經過哪些基本操作工序的內容,由知網出書編輯整理,通過以上,我們了解到出版一本圖書比想象中要復雜的多,而且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和精力,同時需要專業的人員進行層層把關,最終才能順利出版。
如您還有圖書出版或個人出書方面的相關問題,可咨詢知網出書的在線編輯老師,專業人士會為您提供合理的出版建議或出書方案。